信義門診部復健中心
何謂復健醫學: 「醫學為生命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一語道盡復健醫學的真諦。當醫療不再只是救命,而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時,復健科就應運而生。 「復健科」,全名為「物理醫學及復健(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PM&R」,亦即包含物理醫學(Physical Medicine)與復健醫學(Rehabilitation)兩個部份的合稱。 「物理醫學」用聲、光、冷、熱、電、震波等物理原理進行治療。而「復健醫學」主要的精神是用各種不同的治療法,讓失去功能的患者恢復其原本應有的功能。復健科便是結合物理醫學及復健醫學的科,使患者恢復最佳的身、心、靈狀況,讓病患不只是壽命的延長,而且還要活得更有意義與尊嚴。 忠孝院區復健科擁有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們及充滿愛心、耐心又學有專精的醫護人員及治療師,治療師團隊包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 專科特色 主要服務下列主要族群之患者 1.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之診斷與復健。 2.骨骼肌肉軟組織傷害及疼痛之診斷與復健。 3.乾針治療(激痛點注射等)。 4.增生療法(葡萄糖水注射等)。 5.運動傷害。 6.銀髮族復健(衰弱及肌少症)。 7.中繼期復健(主要針對中風/腦傷/骨折等急性後期復健計畫結束,但是還在黃金治療期或是復健持續進步中,需要密集復健的病人所規劃)。 8.機器人復健(未來會引進上下肢機器人及外骨骼機器人等新一代智慧復健設備,提供最新科技的復健治療) 服務項目 1. 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之復健 中樞神經疾病後遺症:腦中風、腦外傷、失智症、腦部腫瘤、腦炎、腦膜炎、帕金森氏症等。 脊髓疾病後遺症:脊髓損傷(外傷性或退化性)、脊髓中風、漸凍人、小兒麻痺、脊髓腫瘤、神經元疾病,脊髓炎等。 周邊神經疾病及後遺症: 脊椎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痛、馬尾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顏面神經痲痹、尺神經病變、正中神經病變、橈神經病變、臂及骨盆神經叢病變等。 2. 骨骼肌肉系統復健 骨折術後、截肢、關節攣縮等。 肌肉筋膜疼痛症候群、五十肩、肩旋轉肌腱炎及撕裂、媽媽手、頸椎症候群、落枕、下背痛、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退化性及風濕性等)、脊椎側彎、長短腳等。 頸頭症候群(cervicocephalic syndrome),如頸因性眩暈,頸因性頭痛,鞭甩症候群等傷害、肌肉拉傷、韌帶拉扭傷(如十字韌帶等)、軟組織挫傷等。 主要的治療設備包含: (1)上下肢主被動腳踏車、橢圓機、跑步機及健身車等,可增加上下肢肌力、心肺耐力、改善步態,以提升生活品質。 (2).紅繩懸吊運動治療套組、柏巴斯治療床、電動升降傾斜床、多功能復健器、移動式六階訓練樓梯、動態平衡訓練儀等,可促進動作功能與功能性活動能力、改善肌力和增進平衡和協調能力及改善姿態。 (3).電療室:短波、中頻干擾波、超音波、雷射、頸/腰牽引機等提供患者功能性電刺激及緩解疼痛治療。 2.職能治療: 如何建立一個適合的生活作息是職能治療的一大目標。生活作息主要會由自我照顧(self-care)、生產力(productivity)、休閒(leisure)這三個主要素所組成。而我們則根據這三項要素提供更適切的訓練。 (1).日常生活功能訓練: 這是生活中最基礎且必要的能力,可以提高個案的生活滿意度,也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透過基本日常生活訓練(包含進食、翻身、如廁、移位、步行及上下樓梯等),讓個案能夠有好的生活品質及心靈健康。 (2).上肢手部功能治療 利用上肢手部訓練器材,結合與日常生活活動相關的功能性任務,來活化受損的神經系統,進而改善上肢及手部的動作控制能力。 (3).任務再設計: 治療師可以幫助個案使用更流暢的動作來解決問題。包含增進動作的協調、工具的操作以及休閒活動的執行等。 (4).院內實務練習: 結合現有的設備,給予貼近真實的生活模擬,透過練習幫助個案重建返家生活。 3.語言治療服務對象與內容 成年人的語言及言語障礙許多部分是來自於受到後天性或生理性的損傷,包括: 治療室環境 物理治療衛教資訊: 職能治療衛教資訊: 語言治療衛教資訊: 資料維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醫師及治療師組長羅鳳嬌物理治療師
專業治療團隊服務項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