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11年5月5日
男性的勃起功能,在生理上會受到血管、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控制,在勃起時陰莖海綿體當中的平滑肌會放鬆讓動脈擴張,讓竇狀海綿體充血達到勃起,同時壓迫靜脈減少回流,以維持勃起狀態。勃起功能障礙的定義是「暫時或持續地無法產生或無法維持足夠的陰莖勃起,以達到滿意的性行為」;假如發生勃起功能障礙,除了患者本身的精神壓力會增加,自己和伴侶之間的生活品質也會受到重大的影響。
勃起功能障礙並不少見
過去美國的研究中發現,40歲至70歲的男性當中52%有勃起功能障礙。而在臺灣,以往曾經用男性性健康評量表(IIEF-5)電訪40歲以上的男性,發現有勃起功能障礙的比例為26%。其實勃起功能障礙的可能成因有很多(表一),也常常有可能好幾個原因一起發生。 (表一)勃起功能障礙的可能成因 |
攝護腺發炎、肥大 | 內分泌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性腺疾病等) |
陰莖彎曲 |
心因性 (憂鬱、焦慮) | 藥物作用 (高血壓藥物、抗憂鬱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雄性素、抗潰瘍藥、細胞毒性化療藥物、鴉片類止痛藥) |
外傷 | 其他 (老化、抽菸、慢性腎衰竭、肝硬化等) |
神經病變 |
勃起功能障礙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洪梵菁指出,勃起功能障礙和心血管疾病除了有共同的病生理機轉,包含血管老化、氧化壓力、高凝血狀態、發炎、血漿睪固酮低下以及前血栓形成活化;這兩者之間也有共同的危險因子:老化、高血壓、糖尿病、抽菸、高血脂、肥胖或代謝症候群、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酗酒。更重要的是,出現勃起功能障礙以後會增加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含:心肌梗塞、腦中風、周邊血管疾病等—所以勃起功能障礙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警訊!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時有高達七成以上具有勃起功能障礙的情形。
如何面對勃起功能障礙和心血管疾病
目前已經認識了可能影響勃起功能的因子,再來就要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多多運動和戒菸,適度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降低造成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治療勃起功能的藥物,甚至是進行性行為本身,對於心血管是有風險的。新聞上出現的「馬上風」,意思就是在性行為時發生猝死的情形,常常是因為併發心血管疾病導致。所以在面對勃起功能障礙時,有周全的衡量而非胡亂投藥是至關重要的,建議在進行治療前要和醫師討論評估風險(表二),才能將心血管健康和性生活品質一起兼顧。 (表二)勃起功能障礙者的心血管風險 |
低風險 | 中度風險 | 高風險 |
舉例: 小於3個冠心症危險因子 穩定性輕度狹心症 控制良好的高血壓 第一、二級心臟衰竭 … | 3個以上冠心症危險因子 2-6週內有心肌梗塞發作 穩定性中度狹心症 第三級心臟衰竭 … | 高風險心律不整 2週內有心肌梗塞發作 不穩定性重度狹心症 未控制高血壓 第四級心臟衰竭 … |
可立即接受治療、恢復性行為 | 安排進一步檢查評估 | 不允許馬上性行為,需轉介心臟科醫師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