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飲酒風險及篩檢評估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 聯絡人:松德院區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李宛臻 主治醫師
發稿日期:111年2月24日
在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有6.8%的男性及2.2%的女性死亡可被歸因為飲酒所造成的傷害。而在年輕族群中,上述傷害尤甚,統計中高達7%的失能校正人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和酒精濫用有關。酒精也是青少年最廣泛使用的成癮性物質,全球15至19歲的青少年中,在過去一年內曾經飲酒的比例高達34%,2017年國健署的統計中,台灣亦有近三成的青少年一生中曾使用過酒精。上述數據揭示著青少年飲酒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公衛議題。
越早接觸酒精,成癮風險越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說,成癮疾患多始於青少年及成人早期,且研究顯示越早接觸成癮物質,日後發展為成癮疾患之風險也越高。14歲前即開始飲酒者,有高達15%日後會發展為酒精使用疾患,相較於21歲後才接觸酒精者,僅2%發展為酒精使用疾患。著名的「進階理論」(Gateway Theory)描繪的青少年物質濫用原型中,多數青少年從合法物質(如菸、酒)開始,逐步進展到非法藥物使用。青少年飲酒行為時常只是冰山一角,在海平面下埋藏更多是不可見的隱憂。
青少年飲酒的風險因子
青少年飲酒行為和環境因素密不可分,廣至媒體廣告、國家政策管制,細至家庭、同儕皆有影響,其中又以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飲酒之影響最甚。父母飲酒造成青少年飲酒背後的成因極其複雜,除了遺傳因素外,父母飲酒也會讓孩子較易暴露在家暴、疏於管教、父母經濟狀況不穩定等兒時逆境(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中,而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兒時逆境和成癮疾患的顯著關聯性。
此外,媒體廣告及周邊環境之影響亦不容忽視,例如陽明大學陳娟瑜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發現,電視酒精廣告會增加2.6倍的青少年飲酒風險,而便利商店的密度和學生飲酒亦有顯著相關性,然而上述因子有賴國家政策制定,例如進一步限制酒精廣告或管制便利商店販酒等才能有所改變。
青少年飲酒的健康危害
李宛臻指出,飲酒對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極大戕害。青少年為腦部關鍵發育期,於此時期開始飲酒會顯著影響腦部發展及認知功能,亦會嚴重影響青少年學業成就、社會角色轉型等重要人生歷程。此外,青少年飲酒者有高比例合併其他精神科疾病,常見如品行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憂鬱症等,亦和自傷行為及暴力風險具顯著相關。青少年飲酒更是造成青少年非自然死亡(如自殺、他殺、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相較於成年飲酒者,青少年飲酒者的模式常為狂飲(binge drinking),即在短時間內喝下大量酒精,此模式更讓青少年因飲酒過量猝死或意外傷亡風險大增。
早期篩檢及簡短介入
青少年使用酒精的時間大多不長,故此階段也是治療黃金期,篩檢及早期介入對於減少日後成癮風險至關重要。依據美國國家酒精濫用與酒癮研究院發表之指引,可依據青少年的年紀及過去一年內使用酒精的天數做簡易風險區分,若為高風險個案應立即介入並盡早轉介專業人員評估及治療,以下列舉高風險個案:
(1) 11歲以下:若一生中曾接觸酒精即為高風險
(2) 11-14歲:若過去一年中接觸酒精天數達5天以上為高風險
(3) 16-18歲:若過去一年中接觸酒精天數達12天(16歲)、24天(17歲)或52天(18歲)以上為高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目前建置有完整的藥癮醫療示範中心,致力於青少年酒精及藥物成癮的治療,若您的孩子或身邊的青少年有上述狀況,可至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進一步評估其治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