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終結數羊入夢鄉-中醫對失眠的證治

數羊是很多失眠的人曾經被建議的方法,但是永遠不太有效果! 失眠,可能無法入眠,可能淺眠,有可能入睡了但是夢境紛紜,醒後依舊疲倦!每個人的睡眠需求及習慣其實都不盡相同,但最起碼經過一夜休息,醒來後應該不會再有昏昏欲睡及疲倦感,假使有這些感覺,基本上就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 究竟要睡多少才算足夠?其實是因人而異。一般認知8小時是標準睡眠時數,但是在一些研究報告中指出,每晚睡眠不足4小時的成人及超過10小時死亡率都偏高,可見睡眠時間適當就好,安心好眠6-8小時應該足夠。 臨床上以入睡所需時間超過30分鐘,或半夜會醒來大於2次以上,醒來時間超過15分鐘,以及總睡眠時間少於360分鐘為判斷失眠的指標;若上述情況發生的頻率每週超過3天,持續的時間達1個月以上,覺得疲累倦怠,影響到白天的正常作息,即可定義為失眠。 造成現代人失眠最大原因就是壓力,可能來自於職場,可能來自於家庭,也有可能來自於賀爾蒙,長時間失眠常是造成免疫力下降及血壓上升等慢性疾病產生,而焦慮感及失眠也將成為惡性循環,但是真正尋求治療的失眠病患大約只佔失眠人口的1%。 失眠在中醫稱為”不寐”,造成失眠主要根源於『營衛失調,陰陽氣血失和』不論外在環境因素或是內在身體疾病因素使得身體失去正常運行,就會造成臟腑功能失調,進而導致失眠。另外,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當大腦皮質過度興奮也會誘發失眠。因此中醫治療失眠不僅要調和陰陽氣血,也會加入安神定志藥物。 失眠臨床上中醫常見各種不同證型表現,其治療原則也不同,必須經由中醫師予以診察後依其證候予以適當治療: 1.陰虛火旺型:出現心煩焦躁、心悸健忘、頭暈耳鳴、口乾舌燥、舌尖紅、苔薄白或黃、脈細數等症狀,臨床表現以入睡困難最為突出,這類型最常見於更年期障礙引起失眠,臨床治療以滋腎陰及瀉火安神為主。 2.心脾兩虛型:出現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等症狀。主要是氣血功能不足造成的失眠,治療宜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3.肝鬱化火型:出現急躁易怒、頭痛目脹、口苦咽乾、胸脅脹悶、便秘腹脹、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等症狀。以情緒煩躁障礙為主的失眠,治療宜疏肝瀉火,安神定志。 4.心膽氣虛型:出現多夢易驚、心悸膽怯、處事多慮、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治療宜補氣鎮驚,安神定志。 5.痰熱內擾型:出現頭重胸悶、噁心噯氣、心煩抑鬱、舌苔厚膩、脈沉滑等症狀。治療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6.胃氣失和型:出現胸悶煩躁、噯氣吞酸、食納不化、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滑或滑數等症狀。是內在胃部疾病所造成的失眠問題,因此治療以處理胃部疾病,消食化滯,和胃降逆為主。 失眠除了藥物治療外,也需要注意以下各項輔助睡眠不可忽略的條件: 1.適當的運動,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有抒解壓力的效果。 2.減少含咖啡因成分飲料攝取也是必要的,例如咖啡、濃茶、可可、可樂等。 3.固定且正常的生活作息時間,即使工作是上必須輪班也要有固定入眠時間及漸進式調整作息方式,才能讓身體五臟六腑維持正常運作而不失調。 4.營造睡眠的環境,不論是燈光、安靜房間及音樂也都有助於讓自己在輕鬆的環境中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