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病案討論

病例一:68歲男性病人,主訴無痛性肉眼可見血尿5天,病人過去無特殊病史,亦無家族史,有抽煙史,每日一包共46年。理學檢查無特殊發現。此病人首先要排除的疾病為何?應安排何種檢查? 答:男性超過40歲,腎泌尿道腫瘤的比率大增,首先應排除惡性腫瘤疾病。且泌尿道表皮癌症的唯一徵候就是無痛性肉眼可見血尿,面對這樣的病人,全血球檢查、血清中尿素氮、肌酸酐等基本檢查外,為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應安排尿液細胞學檢查、腎臟超音波和腹部X光,若無發現應加排靜脈泌尿道攝影和膀胱鏡檢查。其後超音波發現此病人左腎有一10.5×9.6cm的腫瘤。疑似腎細胞癌,最後予以作左腎切除,病理切片為腎細胞癌,術後恢復良好。 病例二:48歲女性,四年前有一次泌尿道感染,當時就有輕微血尿,當泌尿道感染治癒後,血尿仍持續存在,當時到泌尿科門診曾作腎臟超音波、腹部X光檢查,結果並無發現。兩年前有一次肉眼可見血尿,做過膀胱鏡檢查,當時膀胱鏡的診斷為膀胱炎,治癒後病人的血尿症狀持續存在,且有多次的尿液檢查有明顯的蛋白尿 ( protein >=300 mg/dl ),因而來到腎臟科門診。此病人最有可能是哪方面的疾病,應安排何種檢查? 答:此個案的尿液檢查有血尿和相當程度的蛋白尿,應考慮有腎實質方面疾病,特別是腎絲球方面疾病。這時第一步應安排尿中異形紅血球 ( dysmorphic RBC ) 的檢查和測量24小時尿中蛋白總量 ( 可以單次排尿中之蛋白質_肌酸酐比值代替 ) ,結果尿中異型紅血球呈陽性,24小時尿蛋白總量為1.2g,應是腎絲球腎病的可能性最高,但病人無一般次發性腎絲球腎病的徵兆如下肢紫斑、關節痛或關節炎、臉上紅斑、肝脾腫大等。故懷疑為原發性腎絲球腎病,其中最常見為免疫球蛋白A ( IgA ) 腎病變,故測其血中IgA,雖然並無升高,但由於免疫球蛋白A腎病變的病人,約有一半血中IgA並不會升高,不能因此排除其可能性,最後做腎臟穿刺,結果為免疫球蛋白A腎病變。 病例三:53歲女性病人,因為肉眼可見血尿來到泌尿科門診求診,病人除了肉眼可見血尿尚有後背痛,此外病人並無特殊病史,理學檢查亦無特殊發現,此病人較常見的病因可能有哪些?應安排哪些檢查? 答:超過40歲成人之血尿,應排除泌尿道惡性腫瘤之可能性,此外常見的原因有結石、泌尿道感染,至於攝護腺肥大,因為此病人為女性,所以排除之,最初應安排基本尿液檢查 ( 包括異形紅血球 ) 及尿液細胞學,腹部X光及腎臟超音波。病人前述檢查皆正常,但腹部X光和腎臟超音波皆發現有左腎結石,之後病人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術後恢復良好。 病例四:2歲8個月大女性孩童,有肉眼可見血尿3天,來到小兒腎臟科門診求診,病人過去有腹股溝疝氣,做過疝氣縫合術,其餘並無特殊病史,理學檢查無特殊發現。這個年齡常見的血尿原因為何,應安排何種檢查? 答:孩童引起血尿常見的原因在腎絲球病變方面,有免疫球蛋白A腎病變,感染後腎絲球腎炎,良性家族性血尿,其它常見的原因尚有外傷、運動、抗生素、泌尿道感染,和高鈣尿症,至於威爾姆氏瘤 ( Wilms tumor ),雖然只佔此年齡層血尿成因之一小部份,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良好。故應安排的基本檢查應包括血液全血球檢查、血清尿素氮、肌酸酐、基本尿液檢查 ( 含異形紅血球 ) 、尿液細菌培養、尿中鈣和肌酸酐、及腎臟超音波等。其次腎絲球方面的血清學檢查,參考病史及理學檢查,基本的有補體 ( C3, C4 )、抗鏈球菌溶血素檢查 ( ASLO ),進一步的血清學檢查則有抗核抗體 ( ANA )、B型肝炎、C型肝炎。結果病人前述檢查皆正常,但尿中鈣和肌酸酐比值為0.31 ( >0.2 ),病人引起血尿的原因可能為高鈣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