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患者死亡率為一般族群的5.4倍 自殺率則更高 北市聯醫松德與北醫團隊之研究新發現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 聯絡人:松德院區 一般精神科 郭千哲 主治醫師
發稿日期:112年1月19日 甲基安非他命為台灣最常被濫用之非法物質之一,目前也是我國列屬之第二級毒品。長期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對人體有許多危害,包含引發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病症狀,憂鬱症狀、增加心臟及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可能導致人體細胞生理性提早老化,這些健康危害也讓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患者之死亡率遠高於一般族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及全國死因統計檔之大數據資料,探討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患者之死亡率及死因分布,總共收集5972位具甲基安非他命成癮問題之死亡個案,研究結果發現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患者,死亡率高達一般族群之5.4倍。在所有死因中,以自殺之風險高出最多,為一般族群之16.3倍,而自然死因中,則以神經系統疾病之風險最高,為一般人族群9.7倍。本研究已於最近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ddiction》。 李宛臻醫師表示,自殺為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患者之重要死因。過往研究發現,此族群曾有自殺企圖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遠高於一般族群,其中又以合併嚴重憂鬱症狀、多重身體疾病、或曾有兒時創傷經驗之患者尤甚。如何在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患者中強化自殺防治措施,例如積極評估並篩檢出高自殺風險個案,及早轉介精神醫療,並整合社福系統及社會心理治療資源,對於上述高風險因子之成癮患者積極介入及追蹤,將會成為未來降低此族群死亡率之重要努力方向。 除自殺死因外,甲基安非他命因罹患身體疾病而死亡之問題亦不容忽視。甲基安非他命為中樞神經興奮劑,長期使用下會刺激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大量釋放,進而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讓全身血管長期處在過大的負擔之下,這些長期生理變化都可能導致罹患相關疾病風險增加,進而增加此族群之死亡率。盡早戒除安非他命或能有機會減少上述身體傷害,進而減低此族群帶來之醫療及社會負擔。 郭千哲醫師表示,成癮疾患的成因複雜,長期使用成癮物質會導致腦部酬賞系統及衝動控制能力受損,也因此讓成癮物質的戒除更加不易,進而帶來許多生理心理的傷害及社會負擔。成癮疾患的治療複雜且困難,不能光僅靠意志力控制成癮行為,還有賴完整的精神醫療介入,以及社會心理治療和家庭支持等各方資源的大量投入,才能讓這群患者逐步走上復原之路。此研究結果為甲基安非他命帶來的危害及死亡率增加提供客觀數據,且為國內外少見使用全國大數據資料做出的分析,除具有其學術價值外,也盼望能成為國內毒品防治、成癮疾患治療及相關公共衛生政策制定之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