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什麼是冠狀動脈疾病?

心臟血管科 周玉蘭醫師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肌肉細胞的動脈血管;冠狀動脈疾病指的是冠狀動脈因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臟肌肉細胞缺氧(心絞痛),甚至壞死(心肌梗塞)的現象。冠狀動脈疾病機轉包拑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血小板凝集,血管痙攣,及血栓形成。

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是其中最常見的成因,它起源於動脈的內皮細胞受損使得膽固醇在內皮細胞堆積,並因單核白血球的作用使得內皮細胞變性,血小板堆積,平滑肌增生,形成粥狀斑塊,而使冠狀動脈管腔逐漸狹窄。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男性>45歲 ;女性>55歲或停經後)、家族有心臟病或猝死的病史、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抽煙。冠狀動脈疾病典型病症狀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 也就是所謂的心絞痛或狹心症。

冠狀動能狹窄程度<50%時,通常不會產生胸痛或胸悶的症狀。但隨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逐漸增加後,病人在運動或情緒緊張激動時,可能產生產生胸痛或胸悶的現象,而休息一會則症狀改善,這個時期稱為穩定型心絞痛。

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更嚴重或動脈粥狀硬化斑塊 破裂時,會進展至不穩定型心絞痛,即在休息或輕微活動時便會引發胸痛或胸悶。這是危險的警訊,因其有可能惡化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而使所供應的心臟細胞缺壞死形成急性肌梗塞。此時的胸痛悶是劇烈的,持續的,休息或硝化甘油無法緩解的,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或因心臟肌肉細胞的大量受損導致心臟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內科急症,儘速診斷及治療為降低死亡率的最重要關鍵。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西化,國人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已逐漸升高。若平日有胸悶及胸痛的症狀,請勿輕忽,記得至心臟科安排檢查及治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