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運動的迷思與事實--彭玉章醫師

迷思:低強度的身體活動或運動,如走路、菜園或花園工作等對身體沒有好處?
事實:低強度的身體活動或運動長時間來說,是最理想的身體活動或運動,因為這些身體活動最能有效運用肌肉,且最不容易引起傷害,並能終其一生行之
 
迷思:短時間的運動沒有用,你必須至少一次運動30分鐘才有用?
事實:很荒謬!這也是大部分人不運動的主因。根據研究,即使走五分鐘去吃飯、爬樓梯五分鐘,都對健康有幫助。當然,如果把走去冰箱拿東西吃等這一類的每一分鐘也算進去,又有點離譜,最好是運動十分鐘以上。研究顯示,運動三次、每次十分鐘跟一次運動三十分鐘對健康的效果差不多。
 
迷思:如果沒有運動到酸痛的程度沒有用?
事實:最完美的運動是你隔天沒感覺怎樣,以前諺語說「不痛無效」,現在正確說法應該是「無痛效果大」才對。
 
迷思:當你年紀大時,新陳代謝減緩時,體重自然會增加?
事實:如果你一直做加強肌力的運動,則新陳代謝率及體重就能終生維持穩定。當然,如果你少運動,就要少吃些。
 
迷思:光是運動無法減重及燃燒能量?
事實:中等程度的運動(如快走一小時六至七公里、慢慢游泳、悠閒的騎腳踏車、自己拉車打高爾夫球)可以使代謝從休息的每分鐘一大卡增至每分鐘五大卡,也就是運動六十分鐘可消耗二百五十大卡。此外、,運動還可以增加你的代謝率。
 
迷思:瘦的人不需要運動?
事實:瘦,不是健康的保證。運動最大的好處不是減重。研究顯示,體重中度超重但長時間運動的人比體重瘦但不運動的人長命。
 
迷思:不運動的胖小孩長大後,脂肪會自然消失?
事實:運動的習慣最好從小時候開始。少運動的小孩會繼續保有他們的嬰兒脂肪,持續增加體重至成年。這些小孩和他們不運動的父母一樣,過著靜態的生活最容易得心臟病。
 
以上的事實是根據哈佛校友研究、佛萊明漢心血管疾病研究計畫及美國公共衛生署長的「身體活動及健康報告」等所做的陳述及推薦,值得國人重視與深思。
聯合報2005/05/18、講義雜誌2005九月號、康健雜誌2006二月號刊載

運動的迷思與事實
著者:彭玉章醫師(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