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發燒時應注意事項

「發燒」是一種常見的問題,當體內的溫度超過38℃以上就可稱為發燒,發燒是身體在消滅感染原或毒素、同時又修補這些感染原所造成的傷害而產生的現象。多半是因為細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亦或是肺炎、麻疹、中耳炎、支氣管炎、急性闌尾炎、腎盂腎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猩紅熱、腦膜炎、蜂窩性組織炎、細菌或病毒感染……等疾病所導致的發燒;但運動、天氣熱、曝曬太陽下、洗熱水澡、泡溫泉等也會提高體溫,若量體溫前有上述情況,應先休息半小時再測量,再確認是否發燒。
    體溫有幾種量法,比較標準的量法是把溫度計放在舌頭下雙唇緊閉量五分鐘的方法,嬰兒或無意識的人則可用肛表量直腸的體溫,平常較為常用的方法是將溫度計放在腋下測量,但腋溫比較不正確,也可使用電子耳溫槍測量耳溫。肛溫比舌下體溫約高攝氏0.3度,腋下溫度比舌下溫度約低攝氏0.3度。因個人體質不同體溫都有些差異,多數人的舌下體溫平均在攝氏36.7度,即在攝氏36.2到攝氏37.4度之間,小孩比大人高,老人比年輕人低,而一個人一天的體溫也有高低的時候,高低相差約在攝氏1度,一天之內最高體溫常在下午五、六點,最低體溫則在清晨三點鐘左右時。
(一)退燒的建議方式如下所整理:
  1.儘量讓病人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動,不要上班、上學。
  2.高燒前有發抖畏冷時,先用棉被或衣物覆蓋,不畏冷時再減少身體衣物的覆蓋。
  3.多補充水分,包括開水、果汁、飲料、水果及含豐富電解質的運動飲料等等。
  4.飲食盡量清淡,避免蛋白質的食物,如肉、蛋、奶、堅果類、豆類等。以流質為主,如菜湯、果汁(注意果汁的溫度不可低於室溫)。水果、煮過的蔬菜,稀飯也可以。

  5.若病人胃口不佳可少量多餐,如果不餓,則不要勉強進食。通常食慾恢復即是身體開始痊癒的信號,在身體狀況恢復之初飲食也儘量維持清淡。
  6.適度減少被蓋及避免衣服穿著過多,以促進身體的體熱散去。
  7.室內空氣要保持流通,室內溫度保持在20 ~ 24度左右。
  8.室內光線不要太強,保持安靜,讓患者盡量休息。
  9.冰枕置於前額或腦後。

 10.發燒各部位溫度需注意。
  腋溫37.5度(肛溫38.5度)以上可以給冰枕(三個月內的病童則給水枕)。
  腋溫38度(肛溫39度)以上可以給口服退燒藥。
  腋溫38.5度(肛溫39.5度)以上可以給肛門退燒塞劑,並配合溫水擦澡(溫水擦澡沒有次數限制,只要腋溫超過38度,每隔一小時就可以擦澡一次)。
  使用口服退燒藥需要間隔4個小時。
  使用肛門退燒藥需要間隔8至12個小時。
  口服退燒藥與肛門退燒塞劑不要同時使用,兩者需間隔至少一小時。

(二)藥物治療:
  1.肛門栓劑:可在栓劑前端塗上乾淨的凡士林,尖端塞入肛門內,捏緊屁股3分鐘,待藥品溶化。
  2.Acetaminophen普拿疼:小兒普拿疼顆粒(80mg/tab):體重8公斤小孩,每次1顆或1顆半,每4 ~ 6小時一次。大人普拿疼顆粒(500mg/tab):體重25公斤小孩,每次半顆或2/3顆,每4 ~ 6小時一次。
    退燒藥只是短暫地把燒降低一點,並不是『止』燒藥。在退燒的藥效消失後,身體又會發燒,這是因為疾病還存在的緣故。

(三)併發症及處理:
    發燒時出現的抽慉稱為「熱痙攣」,是一種良性的抽慉。多數會自行停止,此狀況不至於對腦部造成傷害。因為發燒所引起的熱痙攣通常會發生在6個月至6歲的小孩,因為體溫急速上升而引起抽慉。若在發燒初期的24小時內沒有出現痙攣現象,就應該不會發生痙攣,如果痙攣發生的時間超過15分鐘,要懷疑是否有其他引起痙攣的可能,需盡速送醫。脫水現象的觀察,可以壓病人的臉或手的皮膚看是否會彈回來、皮膚是否乾燥、舌頭是否溼潤等來判斷,如果是新生兒,可以檢查頭頂骨未合的部分是否縮進去。

    對於發燒每個人的忍受程度不同,如果病人能夠忍受,發燒本身不一定需要馬上做退燒治療,但是如嬰兒、小孩不會自己表示難過時,則須特別注意。發燒是身體有狀況的警訊,也是一種身體免疫功能對抗疾病的反應,千萬不可輕忽。

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羅卉茹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