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三個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從氣候觀點來看,初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溫度仍然較高,故有「秋老虎」之說;
但白露後,北方寒氣逐漸南下,秋風瑟瑟,氣候逐漸由熱轉涼,早晚溫差較大,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凋落。
中醫認為,秋季燥氣當令,稱為「秋燥」,其氣清肅、乾燥。因此,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見口唇乾、鼻咽乾、大便燥結、皮膚乾燥等症。
秋燥之氣以中秋為界,又有溫、涼之分。如初秋久晴無雨,秋陽暴烈,屬溫燥性質;深秋初涼,西風肅殺,屬涼燥性質。
無論溫涼,總以皮膚乾燥、體液缺乏為其特徵。五行之中,肺 臟屬性為金,對應於秋季。
秋季燥邪為患,與肺相應,如果秋天不注意養生,秋燥最易傷肺,引起咳嗽或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皮膚乾燥龜裂等症。
所以,秋季養生 原則,以「滋陰潤燥」為大法。
秋季最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為-感冒咳嗽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主令於秋。
肺主呼吸,主衛氣,秋季燥熱之氣最易傷肺,出現乾咳無痰或痰黏咳吐不爽;或因傷津灼絡,而見痰中帶血絲,甚至出現胸痛咽燥等症候。
另一方面秋燥傷了肺衛之氣,人體抵抗力下降,對於一般人容易有傷風感冒、氣喘等呼吸道毛病,
尤其部分兒童也可因脾氣虛、食慾不振,或夏季恣食冰冷食 物,寒氣傷了小兒稚陽之氣,往往在秋冬之際咳不停,造成許多父母困擾不已。
秋季咳嗽中藥治療原則-滋陰益氣潤肺
一、秋季咳嗽常用治療藥物主要有:
滋陰潤燥之品-如沙參、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地黃、玉竹
潤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品-如甜杏仁、川貝母、白果
補氣之品-西洋參、黃耆、黨參、白朮、人參
益氣健脾化濕之品-茯苓、蒼朮、薏苡仁
二、秋季養生蔬果:
(1) 梨-梨子性味甘寒,肥嫩汁多,有清熱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化痰之效。
(2) 柿子-味甘性寒,是一種平和的滋養品,有潤肺生津止咳、潤腸通便之功。
(3) 甘蔗-特別適合秋令燥咳有血、口渴虛煩,有生津潤燥、清熱解毒之效。
(4) 枇杷-性味甘酸涼,有潤肺止咳、和胃生津的作用。
(5) 胡蘿蔔-性味甘平,具有「下氣補中,利胸膈,潤腸胃,安五臟」的功效。
(6) 藕-生藕性味甘涼,可消淤除煩、止嘔渴;熟藕甘溫,益胃健脾、補血養虛。
三、藥膳:
(1) 生脈飲 -人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加水適量煎服,每日可當茶飲,連食數日,具有潤肺、雙補氣陰兩虛之效,用於初秋暑熱未退,氣陰兩傷;或肺虛久咳等症
(2) 玉合沙參飲-玉竹、沙參、百合各30克,洗淨,加水適量煎湯,取汁加冰糖適量調服。適用秋季咽乾口燥、口渴、皮膚乾燥、或見腸燥便秘等
(3) 貝母食療方-用川貝母3克、冰糖9克,塞入已去核的一個大梨中,紮好,隔水蒸熟,日二次,每次服半梨,連服2~3天,可治初秋溫燥咳嗽,口渴、咽乾等。
總之,秋天是一個氣候溫差變化較大的季節,加上在夏季不忌冰品、快意乘涼種下病因,結果秋季咳嗽咳不停。
因此,罹患感冒咳嗽者一般都應注意休息、保暖、多喝開水,同時加強身體鍛鍊,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還要留意在乾燥的秋季裡,應積極預防、及時治療,注意生活起居正常,少時或禁食辛辣刺激和燥熱食品,抵禦秋燥之氣的侵犯,是在秋季裡的預防疾病的基本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