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皮膚搔癢疾患的中醫防治
每到季節交換時會全身皮膚發癢,尤其小腿前側,有紅斑或皮膚乾燥脫屑,甚至龜裂,常常癢到影響睡眠品質, 是因為皮膚的皮脂腺分泌及角質層的保水功能降低,彈力組織減少,使得皮膚變得敏感而易發癢。 中醫認為腎水虧損、血虛生風,以致肌膚失養,投以滋肝腎陰虛、袪風利濕、養血潤燥之藥,可穫得有效控制皮膚搔癢 。 老年皮膚搔癢症是一種自覺搔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的病。常發生在季節交換之際尤其多見。 <內經>:「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外科大成>:「諸瘡痛癢,皆屬於火,----,風盛則癢。」、<外科證治癢風>:「遍身搔癢,並無瘡芥,搔之不止。」。 中醫認為皮膚搔癢症為’’風搔癢’’、’’血風瘡’’等範疇;若是局限部位發生在男性生殖器的稱’’腎囊風’’;女性陰部稱’’陰癢’’等。 搔癢症不僅是皮膚病的症狀,也是不少內科病的症狀之一,皮膚就像一面鏡子,可反映體內病兆的徵象之一。 本病臨床上通常依表現的部位可分全身性皮膚搔癢症、局部性搔癢症。 一、全身性皮膚搔癢症:搔癢常為陣發性,日輕夜重,嚴重者常抓至出血,產生疼痛為止。 可在某些疾病中出現,如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內分泌失調、血液病、慢性肝炎、惡性腫瘤等。 也可因情志不遂、藥物、飲食因素而誘發。老年人因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降低角質層保濕功能,以致皮膚乾燥萎縮, 泛發而癢稱為「老年性搔癢症」;與季節相關,若在秋冬季節易發病則稱為「冬季搔癢症」。 全身性搔癢症一般好發於顏面部、頸側、背部、下肢端,以至於全身。 1. 病因病機:稟性不耐(過敏體質)、外感六淫(環境污染、溫差變異大)、臟腑功能失調、均可導致風濕蘊積肌膚而成。據研究搔癢症最易發生區域為表皮真皮連接處。 2. 辨證要點:皮膚初無損害,搔癢輕微,發生時間較短,以後由於過度搔抓刺激,頻數增多,時間延長,而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苔癬樣變等續發性皮損。 自覺陣發性搔癢, 多以晚間為重尤其覆蓋被褥後搔癢嚴重。中醫認為,遍身作癢,走竄無定處,症屬於風盛; 若表現局部水泡浸淫、淋漓結痂,則症屬於濕盛;皮膚紅疹灼熱,遇熱癢勝,症屬於熱盛;皮膚乾燥,脫屑作癢,則屬於血虛。臨床上大多症狀多有兼型,典型症狀較少。 分型 舌苔 脈象 一般症狀 風熱型 黃 浮數或數 風溼熱型 黃或黃膩 滑或滑數 血虛肝旺 苔薄質紅 細數或弦數 二、局部性搔癢症 侷限於某一部位,以肛門、陰囊、女陰較常見,常因個人衛生習慣差或滴蟲、真菌感染、淋病、白帶過多及外界異物刺激而引起。 1. 病因病機 (1) 肝經溼熱下注,鬱於肛門、陰囊、女陰皮膚所致。 (2) 年老脾虛、肝腎不足或衝任不調,或久病必瘀,導致血瘀內蘊所致。 2. 辨證要點 (1) 肛門搔癢-損害局限於肛門及肛門周圍,可蔓延至女陰和陰囊或累及臀部。由於劇癢難忍長期搔抓可見滲液、糜爛、乾裂,可致肛門皺裂及附近皮膚成灰色肥厚、苔癬樣變、溼疹化等。 (2) 陰囊搔癢-大多局限於陰囊,亦可累及陰莖及會陰。往往遇熱後,奇癢難忍,常因反覆抓搔刺激皮膚粗操,陰囊皮膚紋理增寬,導致局部滲液、糜爛、結痂,皮膚肥厚,皮紋增加,色素增深,苔癬樣變或有慢性溼疹樣續發性損害。 (3) 女陰搔癢症-主要在大陰唇外側,也可累及小陰唇、陰阜及陰蒂周圍等處。搔癢為陣發性,日輕夜重,常因不斷搔抓,造成局部血痂、丘疹、輕度糜爛,可使陰唇皮膚肥厚成苔癬樣變、陰蒂和陰道黏膜紅腫糜爛,;若帶下增多,有抓破處,滲液,往往易造成感染發炎,甚至潰爛。 3.分型 分型 舌苔 脈象 症狀 溼熱下注型 黃膩 滑數 口苦咽乾,目赤頭痛,胸悶納呆,便秘溲赤,小便淋濁 肝腎不足型 苔薄舌紅 細數 心煩少眠,頭昏眼花,腰腳酸重或伴有月經紊亂、小便不利 三、治療 中醫一般治療參考方劑如下,但臨床仍需由醫生隨證施治: 症型 治則 參考方劑 溼熱鬱表型 疏風清熱涼血 消風散和銀翹散加減 血虛肝旺型 養血平肝,袪風潤燥 地黃飲子和四物湯加減 溼熱下注型 清熱利濕 龍膽瀉肝湯加減 肝腎不足型 調補肝腎,清熱解毒 知柏地黃丸和黃連解毒湯加減 四、預防護理 1. 避免過度抓搔、摩擦及熱水燙洗等方式止癢。 2 沐浴時避免使用太熱的水或太刺激之清潔用品,以免洗去應有的油脂保護;或沐浴完畢後使用乳液擦拭身體保濕。 3.. 忌食海鮮、辛辣刺激、酒類發物等,飲食宜清淡。 4. 保持心情舒暢愉悅。 5. 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慎選貼身衣物,盡量寬鬆舒適,並經常換洗,保持清潔。皮膚紅疹瘙癢,常抓破成條狀血痕,遇熱癢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