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結核病是世界性的慢性傳染病,尤其是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在臺灣,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較高。結核菌是一種好氧性的抗酸性細菌,故好發肺部感染而發病,只有5%的病患,結核桿菌會透過血液與淋巴液造成肺外結核。

傳播方式
結核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主要是因為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常在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另外飛沫黏在空氣中的小塵埃中,即使飛沫乾燥後,其殘核也可能造成感染就是所謂的空氣感染。結核病的傳染途徑通常發生在與病患親密接觸者,與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是否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也是影響被傳染機會的重要因素。

潛伏期
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 %機會發病,感染後,一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隨著時間的進程,發病機率則會遞減。接觸者如為幼童,則終其一生的發病機率高達17%,成人接觸者發病機率為5%。

結核病診斷
1. 細菌學檢查:驗痰發現結核菌,才是肺結核最重要的診斷依據。痰裡有結核菌的病人,因為具有傳染性,稱為傳染性結核病或開放性結核病,又稱活動性結核病。痰細菌學檢查一般採用塗片抗酸菌染色及結核菌培養二種方式,痰中細菌量大的病人痰塗片可檢驗出;至於細菌量小的病患,即痰塗片陰性者,可藉由痰培養發現細菌。
2. 胸部X光檢查:當痰液中找不到結核菌時,亦可由胸部X光檢查加上病人的臨床症狀,作為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依據(稱非傳染性結核病或非開放性結核病,又稱非活動性結核病)。

結核病治療
結核病是個可治癒的疾病,抗結核藥物治療,服藥2週內即可降低其傳染力,持續按規服藥至少6個月以上即可完全治癒。為避免治療中斷導致治療時間延長,建議患者皆應納入都治計畫。都治計畫:世界衛生組織強力推薦每一位結核病個案均應實施直接觀察治療,由於抗結核的治療過程較長,且有部分人員因為體質等因素,會有副作用,藉由經過訓練的關懷員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每週至少執行5日(含)以上之關懷服藥,關懷結核病個案服藥治療過程,有效降低個案抗藥性的產生,提高治癒的成功機率,重回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