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檳榔與口腔癌癌前病變

忠孝院區 口腔醫學科 徐維敏 醫師
 
『醫師,我的口腔黏膜有一塊白斑,摸起來粗粗的,怎麼擦都擦不掉,是不是得了口腔癌?』35歲的阿宏神色不安的在牙科候診區詢問到。
 
據阿宏說,大約20出頭開始嚼食檳榔,雖然曾經嘗試戒檳榔,但只要和兒時玩伴相聚,免不了會被「請一頓檳榔」。
 
『阿宏,你一發現口腔黏膜疑似白斑,就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這是正確的觀念喔!』我們協助阿宏進行問診、視疹、觸診,及組織染色檢查,診斷白斑為「疑似癌前病變」。
 
所謂的口腔癌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扁平苔蘚」及慢性潰瘍。癌前病變其本身雖非口腔癌,但若輕忽不理或長期持續慢性刺激,則有很高的可能性癌化,變成口腔癌。
 
像阿宏這樣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不僅要立即戒檳榔、戒菸與戒酒,還要遵照醫囑,每三到六個月定期追蹤一次,另外也要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檳榔俗稱為「台灣口香糖」,是我國男性口腔癌發生的主因。根據統計,口腔癌患者88%有嚼檳榔的習慣。在台灣高達二百四十萬以上的嚼食人口中,超過半數民眾並不知道「單嚼檳榔不加任何添加物,菁仔本身仍具致癌性」。長期嚼檳榔,會刺激口腔黏膜,導致黏膜產生癌前病變。
 
此外,近年研究也發現嚼檳榔和糖尿病、肝癌、肝硬化、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甚至也會提高其子女未來發生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的機率。若是婦女嚼檳榔,則可能會產生生殖危害,懷孕時引起胎兒早產、死產機率增加、或分娩低出生體重嬰兒。簡言之,嚼檳榔是「害己又害人」呀!
 
目前政府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吸菸民眾,每兩年可以免費做一次口腔黏膜篩檢。一般民眾只要發現口腔黏膜表面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且無法抹去;口腔內有超過兩週以上不易癒合的黏膜潰瘍或不明腫塊;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有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等情形,應及早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透過定期的自我檢查及尋求正規醫療,可以提升口腔癌之治癒率。
 
當然,若能避免檳榔、菸草、紙菸、煙斗、酒等長期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加上「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才能有效抑制口腔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