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口腔黏膜變異會罹癌 - 都是檳榔惹的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科/林柏延醫師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別名儐郎、賓門、螺果、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廿公尺。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布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檳榔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莖直徑約15公分,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果實外皮堅硬,內含多粒檳榔子。採收期約八月底到處理曬乾」咀嚼時可以蒟葉包覆,亦可生吃。檳榔具有生物鹼,包括檳榔鹼(主要)和檳榔次鹼,檳榔果實含有濃縮單寧(原花青素)。

臺灣人食用檳榔果(俗稱菁仔,含致癌物質檳榔素及檳榔鹼)比較普遍的添加物有荖葉、荖花(雌性荖葉的花穗,含弱致癌物質黃樟素)、熟石灰及香料。分有白灰檳榔(包葉檳榔)、紅灰檳榔(中間夾荖花、紅灰。紅灰為熟石灰加入甘味料、調味品、香料或中藥而成)。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3年將檳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證實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已有充分證據顯示嚼食檳榔容易引發口腔內膜纖維化,並增加口腔癌、咽喉癌及食道癌的發生率;已有肝病、神經病變或氣喘的患者容易病況惡化口腔癌好發在好發在40—50歲族群其次是30-40歲之間咀嚼檳榔的男性。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的資料,國內近年因口腔癌死亡的人數,2012年有2566人、2013年有2694人、2014有2717人,2015年雖略減為2445人,但2016年立刻創下近年口腔癌年度死亡高峰2936人,2017年口腔癌死亡人數亦多達2842人。

長期、大量與菸品、酗酒、嚼食檳榔為伍,人體就會進一步因為免疫力逐漸減弱乃至於消滅,進而導致癌細胞快速促進、擴散,終致邁向生命無法挽回的地步。

針對30歲以上有嚼食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以及18歲至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國民健康署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若嚼食檳榔已成癮,建議尋求醫療機構舉辦的戒檳班,或是向成癮科醫師諮詢,尋求戒除的管道,才是遠離癌症的最佳之道。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