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復健醫學:
「醫學為生命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一語道盡復健醫學的真諦。當醫療不再只是救命,而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時,復健科就應運而生。「復健科」,全名為「物理醫學及復健(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PM&R」,亦即包含物理醫學(Physical Medicine)與復健醫學(Rehabilitation)兩個部份的合稱。

忠孝院區復健科擁有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們及充滿愛心、耐心又學有專精的醫護人員及治療師,目前本科有2位專任主治醫師及1位兼任主治醫師,並有運動醫學等次專科醫師,2位專科護理師,9位物理治療師,3位職能治療師,1位語言治療師。

主要服務下列主要族群之患者:
1.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之復健
2.關節肌肉軟組織傷害及疼痛之診斷與復健
3.骨折復健
4.乾針治療(激痛點注射等)增生療法(葡萄糖水注射及玻
尿酸注射等)
5.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及超音波導引注射
6.小兒復健及早期療育
7.運動傷害復健
8.長者復健(衰弱及肌少症等)
9.體適能評估及運動治療

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之復健
√中樞神經疾病後遺症:腦中風、腦外傷、失智症、腦部腫瘤、腦炎、腦膜炎、帕
金森氏症等。 √脊髓疾病後遺症:脊髓損傷(外傷性或退化性)、脊髓中風、漸凍人、小兒麻痺、脊
髓腫瘤、神經元疾病,脊髓炎等。 √周邊神經疾病及後遺症: 脊椎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痛、馬尾症候群、腕隧道症
候群、顏面神經痲痹、尺神經壓迫病變、正中神經病變、橈神經病變、臂及骨盆神經叢病變等等
骨骼肌肉系統復健
√骨折術後、截肢、關節攣縮等
√肌肉筋膜疼痛症候群、五十肩、媽媽手、頸椎症候群、落枕、下背痛、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退化性及風濕性等)、脊椎側彎、長短腳等
√頸頭症候群(cervicocephalic syndrome),如頸因性眩暈,頸因性頭痛,鞭甩症候群等
√運動傷害、肌肉拉傷、韌帶扭傷等
小兒復健
針對嬰幼兒因先天或後天神經及骨骼肌肉系統異常,所引起的肢體功能障礙及心智或動作發展遲緩。藉由復健,提升病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與認知功能。√動作或心智發展遲緩、感覺統合異常、智能缺損、其他各種先天性疾病導致之發展障礙及心智異常等。
√骨骼肌肉異常:如斜頸、足內/外八、O型腿、先天性肢體畸形、先天性肌肉 病變。
√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性痲痹症、小兒麻痺等
√構音障礙、語言發展遲緩。
√注意力缺失症及自閉症。
其他復健治療
√輔具製作:針對各種不同的目的製作針對性的輔具,如:防止肢體變形、減輕張力、維持自然姿勢讓受傷組織減輕負擔、幫助行走等
√吞嚥困難:中風後或是喉部疾患引起吞嚥問題,吞嚥電刺激等。
√語言障礙:如腦中風、腦外傷後遺之各類失語症、構音異常、及失用症等,聲帶痲痹、兔唇、舌頭痲痹、顎裂等構音器官之疾病或畸形導致之發音困難或異常。
√職業傷害及姿勢矯正:教導如何正確地使用電腦(看書)、提重物、站及坐等各種日常生活動作、矯正不當姿勢(如骨盆前傾、骨盆後傾、平背、駝背、 圓肩、低頭族、頸部前凸等) 。
√治療性運動:針對個案,設計各種不同的運動,訓練無力肌群,伸展放鬆緊繃肌群,教導個案如何去使用身體出力,避免使用錯誤的肌群,並針對身體動力鏈上有問題的部分,逐一改正及訓練。
√體適能評估及運動計畫。
急性後期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post acute care, PAC),主要是對於有復健潛能的病人,在病患急性醫療需求降低後,若仍有功能缺損,無法直接返家,便需要的一種銜接出院與返家的治療模式。因應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病患在急性醫療後可能出現失能情形,將大幅造成對醫療體系、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或依賴。在急性醫療後提供整合性的照護,讓病人復健後能順利回到社區或家中,減少到長照機構入住的可能。
忠孝院區急性後期照護病房38床,為給病人更優質住院環境,病房設計導入高齡友善及無障礙空間的概念,明亮寬敞的活動空間,令人心曠神怡,陽光透過整排大片玻璃窗溜進長廊,病人也隨之燃起希望。
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結合復健科醫師及其他專科醫師、護理師、復健師、藥師、營養師、社工師、心理師及出院準備服務的人力與資源,提供跨專業團隊整合性的醫療照護及整體性評估,照顧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的病人,另外也收治一般有復健住院需求之病人,使急性期後之失能及早恢復,減少病人長期失能風險,減輕健保醫療、家庭與社會負擔,達到多贏的目標。
體外震波治療(軟組織)
利用震波打擊受傷部位,使組織再生與血管新生的療法,並使用聚焦技術,不影響痛點外的正常組織。有別於傳統療法,體外震波治療在高效率的基礎上可同時確保患者安全,優點:非侵入性、無副作用、不需服藥、不需住院。適用病症:能有效適用於各式疼痛症候群如足底筋膜炎、網球肘、肌腱炎等等。




![]() | ![]() | ![]() | |
杜育才 醫師 | 孫丕昌 醫師 | 高木榮 醫師 | |
主治科別:復健醫學、疼痛醫學、運動醫學、急性後期照護(PAC) ●專長:神經復健(中風、脊髓損傷、腦傷等)周邊神經復健、疼痛、軟組織傷害、肌筋 膜症候群、骨質酥鬆症候群、骨折復健、運動傷害、體適能諮 詢及評估、運動治療運動營養、體能訓練 | 主治科別:復健醫學、急性後期照護(PAC)、早期教育 ●專長:成人及兒童復健 | 主治科別:復健醫學、疼痛醫學、運動醫學、急性後期照護(PAC) ●專長:神經復健(中風、脊髓損傷、腦傷等)、周邊神經復健、疼痛、軟組織傷害、肌 筋膜症候群、骨質酥鬆症候群、骨折復健運動傷害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上班族人因工程系列 杜育才醫師
姿勢不好,是筋骨痠痛最常見的原因,當「坐沒坐姿」、「站沒站姿」或是同一姿勢固定太久,某些部位被壓迫拉扯,血液循環差,容易鬆弛無力,時間久了就引起痠痛。
辦公室工作者常見的肌肉骨骼痠痛,與久坐,工作壓力,缺乏運動有關,若常常肌肉疲勞和疼痛,工作效率也會因而降低。因此我們與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合作,拍攝一系列辦公室工作者伸展運動影片,希望職場員工可以在每工作1小時分鐘,休息15分鐘,起來走走,做做伸展運動,讓身體更健康
簡易姿勢與伸展運動衛教-part 1 正確姿勢及錯誤姿勢 - by 杜育才醫師
https://youtu.be/fK0sxWqw6hY
簡易姿勢與伸展運動衛教-part 2 脊椎伸展操 - by 杜育才醫師
https://youtu.be/sRPSzr_6WLE
簡易姿勢與伸展運動衛教-part 3 頭頸伸展操 - by 杜育才醫師
https://youtu.be/F-MyZTL6b5o
簡易姿勢與伸展運動衛教-part 4 上肢伸展操 - by 杜育才醫師
https://youtu.be/0i819HzDCc4
肩頸痠痛伴隨頭痛頭暈耳鳴 小心頸頭症候群
(1041112台北市聯合醫院新聞稿) 杜育才醫師
什麼是「頸頭症候群」?頸部是各種不同感覺輸入到腦部的重要橋樑,也是腦部輸出訊息至身體各部位必經的途徑,因此,頸部疾患會導致頭痛及五官症狀,也與肩痛、肘痛、軀幹疼痛有關聯,更會干擾手眼協調、身體平衡、姿勢控制、動作表現等,導致頭部控制不良與繼發性前庭覺和視覺失能,耳鳴、暈眩、噁心想吐等症狀就會發生。
治療首先要改善日常生活不良的頭頸姿勢或工作環境。錯誤的人體工學姿勢會加重頸部負擔;頸部長期承受過度負荷,會導致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甚至頸頭症候群。根據不同病人所特有的原因、症狀、和嚴重度加以處理,一般治療如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牽引等)、針灸、激痛點注射、增生療法、神經阻斷術等,保守治療無效會考慮開刀治療。局部治療的方式還包括關節鬆動、伸展、按摩及軟組織放鬆等徒手治療。運動更是重中之重。專一性頸部訓練可重建頸部和上背的生物力學,穩定深層核心肌肉,適度矯正頸椎排列,緩解頸部引發的頭部症候群,也同時改善前庭覺與視覺的運用能力,耳鳴、暈眩和平衡能力也因此得到改善。
姿勢改正、運動訓練、加上合適的治療可以大幅減輕頸頭症候群症狀,減少復發機率,治標又治本,還給您一個輕鬆自如的脖子,夜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