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成立於民國82年,目前編制共有主治醫師一人,兼任主治醫師一人,管理師一人,放射師三人。
- 什麼是『核子醫學』?
儀器照像(單光子閃爍攝影機),看看這些試劑在器官內怎麼分佈,並拿來和正常人的影像比較,從而判斷病人到底患了什麼病。
科室分機:櫃台 8025、8088 造影室 8077





左圖: 由上而下三張不同角度的切面圖清楚顯示病人心臟前壁
(小箭頭所指)和中隔(大箭頭所指)有明顯的缺血現象。
右圖: 該病人接受氣球擴張術後,再作一次。

當病人確定診斷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後,心臟科醫師可能給予藥物治療或以氣球動脈擴張術、動脈繞道手術治療。在治療過後,本檢查相當適合用於治療效果之評估,或治療後之長期追蹤,看擴張或繞道後的冠狀動脈是否又再次狹窄。若是病人有突發性胸痛、呼吸不順、冒冷汗等症狀,而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此時亦可利用本檢查來診斷並評估心肌細胞受損的程度。據文獻報告,在懷疑是心肌梗塞發作的情況下,若檢查結果正常,則 24 小時內病人發生急性心臟病發作的機會小於 2%;反之若檢查結果異常而未加以適當處理,則在 24 小時內再次急性發作的機會大於 70%。另有文獻報告指出,若心肌受損程度大於 40% 且心搏出指數小於 35%,則六個月後的死亡率可達 83%;反之則死亡率僅有 8%。在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後,心臟科醫師可能緊急給予血栓溶解藥物,或緊急施以氣球動脈擴張術治療。在治療過後,本檢查可看出在血栓溶解或動脈擴張後,缺氧的心肌是否回復正常。

- 常見的核子醫學影像檢查有:
- 核醫心臟檢查:包括心肌血流灌注掃描、心室搏出量檢查…等〫
- 核醫骨骼掃描:包括骨骼三相掃描、骨轉移掃描、關節炎掃描…等〫
- 核醫腦部掃描:包括帕金森氏症評估、阿茲海默症評估….等〫
- 其他:包括全身發炎掃描、腫瘤掃描、肺功能掃描、下肢靜脈栓塞掃描…等〫
- 放射性同位素之藥物治療
- 原子碘(I-131)治療:包括甲狀腺亢進、甲狀腺腫瘤及甲狀腺癌等
- 鐳治骨(Ra-223)治療:衛署專案申請核准後,用於去勢抗性攝 護腺癌引起之骨疼痛治療。


![]() | ![]() |
張為達 醫師 | 林明賢 醫師 |
主治科別:核子醫學科 ●專長:核醫心臟學、 核醫檢查、PET/CT 判讀、Thy mosin治 療 基因檢測 | 主治科別:核子醫學科 ●專長:核子醫學科、 急診內科訓練、細胞 凋亡、游離輻射、 肝 炎、核醫心臟掃瞄 |
詳細資料 | 詳細資料 |

冠心症的診斷利器-心肌血流灌注掃描(一)
可知心臟病猶如心臟沈默的殺手,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長期抽煙、高尿酸患者,均是冠心症(狹心症)的高危險群,如何早期診斷冠心症並及早治療,乃是現代人重要的課程,在此介紹一種可安全、準確、方便偵測冠心症的診斷利器-核醫心肌血流灌注掃描。什麼是心肌血流灌注掃描?
心肌血流灌注掃描是利用極微量追蹤劑 (常使用TL-201),追蹤心臟肌肉的血流供應情形。當鉈-201被注射到血管後,會經由冠狀動脈流到心臟各部位,然後進入心臟肌肉細胞內。若是冠狀動脈有狹窄或是阻塞,血液便無法經由該受損的動脈流到所供應的心臟肌肉,而造成該區域缺氧甚至梗塞的情形,此時血液中的追蹤劑自然也無法進入該心臟肌肉。利用核醫斷層攝影,可得到追蹤劑在整個心臟的分佈圖,而分佈圖中追蹤劑缺乏的程度、區域範圍大小、位置便代表了心臟肌肉是否有缺血,缺血的程度、區域範圍大小及位置。本檢查通常分成兩段,即運動態和休息態,因為在運動和休息時的心肌需氧量不同,因此若有冠狀動脈異常,其缺氧情形在運動態和休息態下也會不同。
冠心症的診斷利器-心肌血流灌注掃描(二)

左圖: 由上而下三張不同角度的切面圖清楚顯示病人心臟前壁
(小箭頭所指)和中隔(大箭頭所指)有明顯的缺血現象。
右圖: 該病人接受氣球擴張術後,再作一次。
心肌血流灌注掃描如何進行?
進行運動態時,病人先在跑步機上跑一定時間 (若是年紀大或行動不便無法跑步的病人,可注射藥劑代替跑步),並同時以監視儀器注意病人的心電圖及血壓變化,接著再注射鉈-201追蹤劑,便可進行運動態的造影。運動態造影完後,中間休息約三至五小時,不必再注射任何藥物,即可進行休息態造影。第一階段約30分鐘 /第二階段約15分鐘。
冠心症的診斷利器-心肌血流灌注掃描(三)
心肌血流灌注掃描有何用途?
當病人有胸痛、胸悶、呼吸不順等症狀,或是身體檢查異常 (如心電圖不正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經臨床醫師診治懷疑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時,即可利用本檢查來作進一步的診斷。當病人確定診斷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後,心臟科醫師可能給予藥物治療或以氣球動脈擴張術、動脈繞道手術治療。在治療過後,本檢查相當適合用於治療效果之評估,或治療後之長期追蹤,看擴張或繞道後的冠狀動脈是否又再次狹窄。若是病人有突發性胸痛、呼吸不順、冒冷汗等症狀,而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此時亦可利用本檢查來診斷並評估心肌細胞受損的程度。據文獻報告,在懷疑是心肌梗塞發作的情況下,若檢查結果正常,則 24 小時內病人發生急性心臟病發作的機會小於 2%;反之若檢查結果異常而未加以適當處理,則在 24 小時內再次急性發作的機會大於 70%。另有文獻報告指出,若心肌受損程度大於 40% 且心搏出指數小於 35%,則六個月後的死亡率可達 83%;反之則死亡率僅有 8%。在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後,心臟科醫師可能緊急給予血栓溶解藥物,或緊急施以氣球動脈擴張術治療。在治療過後,本檢查可看出在血栓溶解或動脈擴張後,缺氧的心肌是否回復正常。

冠心症的診斷利器-心肌血流灌注掃描(四)
心肌血流灌注掃描有什麼優點?
目前心臟血管疾病的檢查,大多先從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開始,但心電圖只能提供較粗略的訊息,本檢查可提供較心電圖更精細的訊息給心臟科醫師。再更進一步檢查,就是心導管檢查,是目前公認最精細及準確的檢查,但相對的也是具侵襲性的檢查。病人若要接受心導管檢查,必須前一天住院,檢查時需在股動脈穿孔並放置導管伸進心臟內,檢查完後要平躺 24 小時才能下床。而本檢查在不需住院,不需要動脈穿孔,檢查完可立即回家的情況下,卻依然可以提供接近心導管檢查的訊息,病人更為方便,且大幅降低檢查的危險性。注射鉈-201是否有危險?是否會造成輻射傷害?
心肌血流灌注掃描是屬於非侵襲性檢查,在檢查中僅需靜脈注射,和一般注射葡萄糖或生理食鹽水一樣。而所使用之追蹤劑 (如鉈-201)其本身既無毒性,也不會引起過敏,其放射性經人體自然排泄及物理性衰退,約一天後便所剩無幾。而整天的累積輻射劑量,雖比照一次X光略高,但因為是極緩慢的放射出來,所產生的輻射生物效應,反而比X光來得小。
TRODAT brain SPECT (核醫帕金森氏症斷層掃描)
腦部多巴胺系統之病變會引起動作障礙,而現在這些多巴胺系統的代謝異常,可以透過核子醫學之放射性製劑進行掃描診斷。

圖示: 在正常的腦部 (A),caudate 和 putamen 會有均勻的攝取;而多巴胺系統代謝異常的病人 (B~F),腦部多巴胺系統會出現相對缺損;在其他有運動障礙,但是並不是由於多巴胺系統病變造成的病人,相對的則會有正常的顯影,藉此協助診斷而對症下藥。
圖示: 在正常的腦部 (A),caudate 和 putamen 會有均勻的攝取;而多巴胺系統代謝異常的病人 (B~F),腦部多巴胺系統會出現相對缺損;在其他有運動障礙,但是並不是由於多巴胺系統病變造成的病人,相對的則會有正常的顯影,藉此協助診斷而對症下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