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有素的透析護理同仁24人
近年來臺灣地區末期腎臟疾病發生率與盛行率皆持續增加,罹患尿毒症誠屬不幸,但是拜醫藥科技發達之賜,尿毒症患者得以藉腎臟替代療法重啟生命,目前腎臟替代療法包括:
(一)腎臟移植 (二)血液透析 (三)腹膜透析


- 一般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腎臟膿瘍、腎臟腫瘤等之診斷及治療
- 各種腎絲球腎炎診斷、治療,臨床表現有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急性或慢性腎衰竭等之病症
- 腎臟超音波、超音波導引抽取術及腎臟活體切片檢查
- 急慢性腎衰竭之診斷及治療
- 慢性腎臟病(CKD)健康促進個別衛教及團體衛教
- 血液透析、血液過濾透析術(HDF)、連續性動靜脈血液過濾術
- 腹膜透析、全自動腹膜透析(APD)

- 血液透析床數36床。
- 遠紅外線血管治療儀3台。
- 連續性動靜脈血液過濾術儀器(CRRT)1台。
- 提供安全、舒適、有效及完整性的治療環境系統化的規劃。
- 淨水處理設備定期保養、維護、監測。
- 透析機設備定期保養、維護、監測。定期教育訓練達到操作精確、穩定,及 個別化的照護。
- 工作人員定期接受院內、腎臟醫學會、腎臟護理學會的在職訓練、進修,隨時吸收新知、將新技術及觀念應用在臨床上;並定期的追蹤及評估,以期達到技術精進及卓越的服務品質
腹膜透析-2786-1288 轉8335
慢性腎臟病-27861288轉8235

![]() | ![]() | ![]() | ![]() |
陳達隆 醫師 | 林易生 醫師 | 王震宇 醫師 | 吳岳霖 醫師 |
主治科別:腎臟內科 ●專長:一般內科、腎 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 腎病變、腎絲球腎炎 、蛋白尿、血尿、腎臟超音波、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 主治科別:腎臟內科 ●專長:糖尿病、高壓 腎臟病變、急性腎衰 竭、慢性腎臟病、腹 膜透析、血液透析、 腎臟超音波 | 主治科別:腎臟內科 ●專長:一般內科、腎 臟內科、高血壓、糖尿病、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職業病專科醫師、腎臟超音波、血液透析、腹膜 透析 | 主治科別:腎臟內科 ●專長:腎臟病、糖尿 病、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和腎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我要掛號 | 詳細資料 |

一、何謂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因各種傷害造成的長期功能的下降或喪失,導致體內代謝廢物或水份的堆積,在正常情形下我們身體的代謝廢物和水份是經由小便排出體外,當腎臟功能下降或喪失,會造成排出毒素與水份的功能下降,而廢物和水份的累積便會產生臨床症狀。二、原因:
1.腎絲球腎炎:病人易有蛋白尿及血尿,有時會合併水腫及腎功能異常。依腎絲球腎炎的引起病因不同,可能數月或10-20 年後,才會變成慢性腎衰竭。2.糖尿病:在透析的病人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因糖尿病而引起腎衰竭,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之速度。
3.高血壓:高血壓會加速腎臟血管的硬化及受損,所以長期的高血壓易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
4.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疾病,腎臟內會有很多囊泡,造成正常結構受損,大部份的病人易合併高血壓、腰痛或結石等症狀。
5.其他系統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阻塞性腎病變、先天性發育不良、惡性腫瘤或長期使用止痛劑等皆可能引起腎衰竭。
三、症狀:
1.輕度病人臨床上無明顯症狀,血中尿素氮(BUN)、肌酐酸(Cr)值偏高,尿液檢查中可能會有蛋白質、紅血球或白血球出現。2.尿毒素繼續升高時,可能會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倦、皮膚癢或貧血等症狀。
3.尿量減少則可能有肢體水腫、肺積水、喘、心悸、血壓升高等現象。
4.電解質不平衡,如:高血鉀、低血鈣、高血磷。
四、臨床處置:
1.藥物症狀治療。2.若有尿毒症狀、喘、意識改變或藥物控制不下來的電解質不平衡,則需要緊急進行透析治療。
3.若進入末期腎病,則需考慮長期透析治療(包括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五、飲食:
1.建議低蛋白質、低鈉、低鉀飲食。2.蛋白質的選擇:建議選用動物性蛋白質,如:蛋、牛奶、肉類…等,儘量避免植物性蛋白質的使用,如:豆干、豆腐皮…等。
3.勿食用醃漬物以防食入過多之鹽份。
4.青菜最好燙後食用。
5.含鉀離子高之水果最好不要選用,如:香蕉、柑橘類、楊桃等。
六、居家照顧:
1.平時觀察尿液是否出現泡沫或泡沫久沖不散,並及早就醫檢查。2.平時勿亂服藥物:如中藥、止痛藥、健康食品、偏方等等。
3.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應嚴格控制,若尿蛋白一天排出量大於1g,血壓宜控制在125/75mmHg 以下,
而尿蛋白排出若一天小於1g,則血壓宜控制在130/85mmHg 以下,並定期檢查腎功能,以便及早診斷與治療。
4.預防感染:感染會加重腎功能的損傷。
5.注意營養照顧:採低鈉、低蛋白(0.6-0.8g/公斤/天)、低磷、低鉀飲食,可減緩腎臟惡化、

6.戒除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