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認識熱傷害

雖然依照節氣算法已進入秋天,但氣溫仍然是居高不下。前陣子全臺瘋世大運,但持續的高溫可是讓不少國內外的選手吃足了苦頭,甚至因熱衰竭而被迫棄賽。
面對氣溫節節飆高,熱傷害的新聞時有所聞,到底什麼是熱傷害?而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熱傷害呢?人體有體溫調節中樞將體溫維持在正常溫度,例如像耳溫約35.7~37.9℃。假使身體在面對高溫時,對熱的調節機制失調,像是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或是烈日照射,大量流汗卻沒有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適量的鹽分,就可能會引發一連串身體不適反應,如頭暈、心跳快、大量流汗及體溫過高,嚴重時甚至會意識模糊,即為熱傷害。
見的熱傷害有熱痙攣、熱衰竭與熱中暑。熱痙攣是因為激烈運動或高溫下因過度流汗,導致水分跟電解質流失,造成肌肉不自主收縮,是嚴重度最輕的熱傷害。熱衰竭則是因為處於高溫環境或是劇烈運動後,身體水分跟鹽分流失,跟前者不同的是,體溫常上升到38至40℃,但少見神經學症狀。熱中暑是熱傷害中的急症,嚴重時可能會死亡。典型的症狀為體溫超過40℃且合併中樞神經症狀,例如抽搐、瞻妄、昏迷,皮膚常見乾熱無汗,須趕緊送醫。如發生上述症狀,儘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鬆開衣物並試圖降溫,可利用毛巾冷敷;給予水分及鈉、鉀等電解質(例如運動飲料)。如果情況惡化,像是意識不清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情況請盡快送醫。
對抗酷暑,在高溫下活動要記得1.定時多喝白開水,不能等到口渴才喝2.避免日正當中進行戶外活動 3.穿著淺色、透氣、排汗功能佳的衣物,並記得擦曬乳,如此一來才能享受盛夏時光。(家庭醫學科 沈怡伶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