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乾眼症中西醫結合療法

中醫科 葉家豪醫師

  乾眼症是臨床門診中常見疾病,西醫治療是用人工淚液來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葉家豪說,乾眼症通常是淚水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度的淚膜異常疾病,可能伴隨眼部不適症狀及導致眼球表面病變。

  葉家豪表示,中醫眼科在乾眼症的症狀方面很早就有論述,例如《審視瑤函‧白痛》中提到當眼部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矇稱「白澀症」。《眼科心法‧外障》:「肝虛積熱之證,時發時歇,初則紅腫疼痛,澀淚難開,久則漸重,遂生翳膜,視物昏暗。」。

  葉家豪指出,由於中醫自古就將目部視為五臟精華,臨床上常會依照乾眼症患者所描述的症狀配合三因、四診、五臟、六腑及八綱辨證後進行治療。如《諸病源候論‧目澀候》說到:「目,肝之外候也,腑臟之精華,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若悲哀內動腑臟,則液道開而泣下,其液竭者,則目澀。又風邪內乘其腑臟,外傳受於液道,亦令泣下而數欠,泣竭則目澀。若腑臟勞熱,熱氣乘受於肝,而沖發於目,則目熱而澀也,甚則赤痛。」。

  提示三種情況下,淚液受情緒影響而潤枯,又當風邪感人受於液道與肝氣沖目皆會澀痛。乾眼症的治則在經絡中以肝經為出發點,也多是目前臨床醫師思考方向。他進一步說明,乾眼症患者的臨床狀況除了眼睛乾澀外,依辨證論治方式可以區分為六大類來治療:

(1)肝腎陰虛型的臨床症狀有兼見頭暈耳鳴、腰膝痠痛、夜寐多夢、月經不調等。治療以杞菊地黃丸或滋腎明目湯加減來治療。
(2)肺陰不足型的臨床症狀有兼見咽乾鼻燥、嗆咳少痰、潮熱盜汗便秘等。治療以養陰清肺湯或百合固金湯加減來治療。
(3)脾胃溼熱型的臨床症狀有兼見口臭口膩、口苦口渴、納呆嘔惡、腹痞脹痛、小便短赤、便秘或溏。治療以三仁湯加減治療。
(4)脾肺伏熱型的臨床症狀有兼見黏眵分泌、咳嗽、口苦口渴。治療以加減桑白皮湯或銀翹散加減來治療。
(5)肝氣鬱結型的臨床症狀有兼見情志不舒、胸悶心煩、食少神疲、頭脹口苦等。治療以加味逍遙散或柴胡舒肝湯加減來治療。
(6)脾肺虛寒型的臨床症狀有兼見臉白氣弱、食少腹脹、短氣、咳嗽痰多、大便溏稀等。治療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曾治療一位47歲女性患者,自從三年前就有雙眼剌痛、流淚、畏光情形,在西醫診斷乾眼症的同時給予人工淚液,但是眼睛乾澀問題依舊,於是前往該院區就診。

  經過中醫科診斷認為是肝腎陰虛,肝氣不舒;上焦風邪,胃氣不暢。在經過為期一個月治療中,患者眼睛刺痛、流淚、畏光症狀改善,僅剩下偶而會有輕微的乾澀感,且在療程中一併改善眼病發作時伴隨的巔頂頭痛及睡眠品質不佳問題。因此,葉家豪建議有乾眼症的患者在點眼藥水同時,不妨考慮合併中醫療法,以改善眼睛乾澀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