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針灸調暢氣血循環、舒緩壓力,助您好孕一直來

中醫科 林俐嘉醫師

林俐嘉

  現代人越來越晚婚,等到婚後準備想要孕育孩子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不容易懷孕,經過西醫檢查之後,有的婦女發現自己有子宮內膜異位、多囊性卵巢、卵巢衰竭等不利懷孕的因素。也有的婦女各樣檢查都正常,甚至連基礎體溫表都很漂亮,但就是遲遲沒有好消息,病人常常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冒險嘗試各種助孕偏方。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俐嘉建議不孕病人,不論男女皆可採用針灸療法調暢氣血循環,使人體陰陽平衡,身體狀態達到適合懷孕的環境,以增加受孕機率。
  林俐嘉表示針灸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有效治療方式,針灸包含“針”(acupuncture)與“灸”(moxibusion)兩種方式,透過針刺或艾灸刺激人體特殊穴位,調整氣血循環、導引疏通原本經絡不暢通的地方,可以緩解肌肉緊繃、減少子宮輸卵管痙攣、舒緩情緒壓力、幫助睡眠。
  同時,針灸沒有類似藥物有交互作用的禁忌,副作用相對是少,只要注意前胸後背的安全深度,病人不要在太餓、太飽、太累的狀態下針灸,針灸是安全、簡單又有速效的治療方式。
  根據2010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acupuncture, and pregnancy rates among IVF patients)顯示,進行試管嬰兒的婦女在胚胎植入當天接受針灸,比沒有接受針灸的婦女,有較高懷孕成功率及較低程度的壓力。因此,林俐嘉認為,不孕症患者應該採用中西醫合併的治療策略會有較高成功率。尤其是已經進入人工輔助生殖療程的婦女,應積極接受針灸療法,改善整體氣血循環,同時可以減少因打針吃藥帶來的不適感。
  另外,免疫數值異常、過敏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經常皮膚癢、容易被蚊蟲叮咬的酸性體質)的不孕症患者,也是應當積極接受針灸治療的族群。
  前面提到子宮卵巢檢查皆正常,但就是不懷孕,這很有可能是由於免疫異常所引起,當人的免疫細胞過度活化,就會攻擊自己的細胞或胚胎,使其難以著床。這樣的病人可以透過針灸調節免疫,並且培養運動習慣,慢跑或快走一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不吃冰涼生冷食物,以改善子宮環境,創造有利於胚胎著床的溫床。
  近日有一位35歲女性嘗試懷孕多年未果,期間做了兩次人工受孕沒有成功,灰心之餘,仍懷抱著一絲希望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就診,林俐嘉根據她的體質,並且參考患者有過敏性鼻炎病史選用穴位,治療方式包含使用:針灸、耳針、藥薰、拔罐等,每週規律針灸治療2-3次,一個月後病人回診時滿臉笑容的說驗到兩條線,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最後林俐嘉也提醒患者,懷孕前三個月仍屬不穩定,尤其有2次以上自然流產病史的人,建議仍持續針灸至懷孕滿三個月,期間患者仍須注意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食生冷、適度活動、保持心情愉悅,針灸也能緩解孕期噁心、嘔吐、頭暈等種種不適感,讓患者好孕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