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社區及市場重建工程
一、 計畫緣起
大龍社區及市場位於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領有74使字第1287號使用執照,民國74年由市府國宅處開放民眾登記申購,當年市府為減輕民眾經濟負擔,以市府持有土地,申購國宅者一律僅持有建物所有權的方案來降低售價。
大龍社區及市場建物,內外牆面鋼筋裸露、磁磚剝落、屋頂漏水、天花板崩塌,不僅居住環境惡劣,住戶的人身安全也面臨極大威脅,經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100年11月鑑定為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俗稱海砂屋),並建議拆除重建。104年3月27日市長政策確認拆除,104年4月19日住戶搬遷說明會取得共識,104年6月28日住戶搬遷完成惜別晚會,104年7月1日攤商完成搬遷至中繼市場(哈密公園),105年4月15日連續壁工程動工, 105年11月14日連續壁工程竣工,106年3月1日主體工程動工。
二、總目標
(一)解決居住安全問題
大龍市場及大龍社區因被公告為俗稱海砂屋的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3樓的社會局托兒所以及5樓以上之集合住宅都出現天花板水泥剝落導致鋼筋外露,以及頂樓積水下漏至住家,除了水泥與磁磚剝落的問題外另有結構耐震的不足考量,期能由重建來解決住戶的居住安全問題。
(二)活化市場用地
地下1樓區民活動中心、大龍市場2樓及3樓托兒所,自95年起先後因為公安考量停止使用,透過高氯離子建物拆除重建申請的容積獎勵,提高原基地使用效益,容納更多的社會福利設施供社會救助家庭、弱勢經濟者使用。
總樓地板面積:32032.17評分
樓層配置:B4F~B1F:停車空間、機房
1F:市場
2F:五金公會辦公室、區民活動中心公廁管理、隊蘭州清潔隊
3F: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老人服務中心身障日照活動據點、蘭州清潔隊
4F:環保稽查大隊
5F:環保稽查大隊
6F~13F:集合住宅
三、總效益
(一)外部效益
1.提升政府正面施政形象
2.保障居住及營業安全
3.減少不必要抗爭
4.保障住戶及攤商重建期間之經濟生活無虞
5.透過活動及紀錄片凝聚住戶重建希望
(二)內部效益
1.增加市府公益樓層分配
2.提供市府參考案例
3.提高市府團隊士氣與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