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公共工程中程計畫-規劃興建臺北市網球中心

一、計畫緣起:民國 99年5月6日,馬總統偕同蕭副總統參加「學術教育類與體育類」國策顧問座談會,會中總統指示體委會評估爭取 2020 年前的各項國際賽會,其中一項就是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
由於臺北市 98 年舉辦聽障奧運之網球項目的比賽場地為彩虹河濱公園球場,其規模僅為 960 席,不符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要求,對於我國爭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在設施評分項目相當不利,因此,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申辦書中,本市將網球網球中心列為申辦項目新建場館之一。
我國網球選手近年於各項國際賽事表現亮眼,除於職業賽事外屢傳佳績外,更於亞運、東亞運、世大運等國際賽會取得傲人成績,成為亞洲地區網球強國,然因國內缺乏符合國際標準之大型網球中心,無法固定舉辦ATP與WTA之國際職業網球賽事, 故為了符合國人對國際網球中心殷切之期盼、提升網球硬體設施水準以利申辦各式大型賽會,穩固我國亞洲網球強國之定位,並持續提升我國網球水準,經檢討後選定原為寶湖國中及寶湖國小預定地為臺北市網球中心之新建場址,除作為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網球競賽場地外,亦可滿足未來舉辦國際賽會之需求。

二、計畫目標:
興建一座臺北市網球中心,包含一棟服務大樓,以及室外球場10面、室內球場4面、主球場1面(含4000席觀眾席)與副球場1面(含1000席觀眾席),共計16面。

三、計畫效益:本計畫經審議並設立後,將可增加未來我國申辦國際重大賽會之設施場館水準,以利爭辦各式大型賽會;落實網球選手之訓練與扎根,穩固我國於亞洲地區網球強國地位。
舉辦網球運動訓練課程,藉由短期而密集之教學將正確之球類運動知識灌注於有志學習之學員身上,培育未來可能的球類比賽選手、從事球類運動之專業人員以及熱愛運動的市民。舉辦正式國際綜合賽事包含亞運、世大運、ATP、WTA等網球競賽之競賽場館。作為國內運動選手之訓練場地,期透過標準而適宜的培訓場地與器材,發掘並培養國內頂尖運動人才
(一)提供市民休閒運動環境空間,增加周邊民眾運動休憩及運動人口提升,減少醫療支出
(二)透過運動風氣提升、穩定個人身心健康,以降低犯罪率
(三)公共建設投入,擴大就業機會
(四)公私部門合作共榮,吸引優質民間業者參與本計畫投資開發營運,提昇經營效率,發揮公有土地價值,促進土地有效利用
(五)積極發掘及培訓選手,並累積國際賽事經驗,增加爭取舉辦大型賽會(如:亞運、世大運、奧運等)籌碼,提升國際運動競賽成績,增加國際能見度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