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積極治療C肝 仁愛院區完成「無C肝透析室」計畫

                                                                                                          發稿日期:109年10月22日

 肝炎是我國的國病,而C型肝炎感染在國人的盛行率僅次於B型肝炎,併有C型肝炎感染的血液透析病人會降低存活率,也會影響未來接受腎臟移植的機會。近年在衛生福利部推動「2025消除C肝」的相關治療計畫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罹患C型肝炎的血液透析病人皆已治癒。呼籲C型肝炎帶原者,尤其是透析病人,要儘早治療以遠離日後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今年三位研究C型肝炎病毒的學者榮獲2020諾貝爾生物醫學獎,讓眾人將原先關注新冠病毒的目光,再度投射到C型肝炎上。C型肝炎傳播途徑多為血液或是體液感染,血液透析病患的C型肝炎帶原,部分是早期的輸血、或透析過程的汙染等造成,一部分是C型肝炎的帶原者,因病毒造成慢性腎絲球腎炎,進而發展至尿毒症而須長期接受透析治療。早期C型肝炎的治療只有注射干擾素(Interferon)及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透析病人接受這樣的治療,療效不佳,且副作用大,而新型全口服藥剛上市時,一個療程就要兩百多萬。

66歲的葉女士,在健保還沒給付全口服新藥前,因參與了藥物臨床實驗計畫,成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第一位治癒C型肝炎的血液透析腎友。葉女士表示:「很感謝仁愛院區給我這麼好的機會和細心的照顧,治療期間身體完全沒有出現副作用。」葉女士主治醫師,仁愛院區內科部長林志陵表示,106年開始,健保署編列專款,做為C肝病患的新型口服藥治療,108年起更放寬治療條件,嘉惠了不少民眾,包括透析患者,也可得到良好的治療。

 展示著剛印好的C型肝炎治癒診斷證明書,57歲的仁愛院區血液透析腎友毛先生高興的說:「我可以從C肝集中照護透析區,轉到一般透析區了」。仁愛院區腎臟科主任徐永勳醫師表示,因新型口服藥較干擾素及雷巴威林效果佳且副作用少,他鼓勵透析室中併有C型肝炎的腎友轉介至消化內科,進行積極的治療。因為專款預算一開始名額有限,去年毛先生想要治療時已無機會,「我們很早就幫毛先生掛好消化內科今年第一個門診,透析室同仁也一直提醒他一定要去看診及按時服藥」徐永勳醫師笑著說。

 毛先生的主治醫師消化內科江建昌醫師表示,毛先生的血清C型肝炎病毒核酸檢測病毒量,從吃藥滿一個月,到療程完成後24周皆呈現陰性反應,驗不到任何C肝病毒量,符合腎臟醫學會及消化系醫學會的規定,所以核發毛先生C型肝炎治癒診斷證明書,讓他可以在透析室一般透析區接受治療。徐永勳醫師說明,毛先生治癒後,現在透析室內長期透析病人已無 C肝帶原者,讓仁愛院區透析室成為「無C肝透析室」。
 醫師共同呼籲,年滿45歲到79歲民眾,都可接受國建署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若有C型肝炎帶原,尤其是透析病人,則要儘早治療,以免日後進展到肝硬化或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