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篩個管師 張涵淳
口腔癌目前占國人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4位,目前每年約有6000-7000位口腔癌新增病患,其中約近3000死於口腔癌,是中壯年增加最快速的一種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約54歲,比其他癌症早10歲以上!台灣地區抽菸的人罹患口腔癌是一般人的18倍;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會則增加為28倍;若是嚼檳榔加上抽菸,罹患口腔癌的機會增加為89倍;最危險的是嚼檳榔與抽菸喝酒三管齊下,罹患口腔癌的機會高達一般人的123倍。
『檳榔』早於2003年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證實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檳榔子中含有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本身即是致癌物,會產生癌化作用,經過長時期的嚼食後,會導致口腔癌,在臨床上,每10個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個患者與嚼檳榔有關。
檳榔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在嚼檳榔塊的過程中,口腔黏膜會和檳榔塊成份中不同濃度之生物鹼及多種亞硝基安化合物接觸,而亞硝基安化合物早已被認為引起口腔黏膜病變的一種基本因子,亦是種致癌物質。菸草與檳榔塊一起合用,口腔癌罹患率大於未併食菸草者,因為菸草中特有的亞硝胺與檳榔塊中的亞硝胺會有加成的協同作用,更使致癌性增加。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事實上,檳榔子本身就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
嚼食檳榔對健康的危害,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紅、白斑症外,檳榔除已知會引起口腔癌、食道癌、咽癌外,最新研究也認為可能引起肝癌、肝硬化、糖尿病,有氣喘者會使氣喘惡化、使免疫功能降低、使心跳加快,可能誘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及生殖危害(新生兒體重過輕、早產、流產、死產等)。
衛生局提醒,防範口腔癌的發生,除了不要嚼檳榔、抽菸、喝酒外,也要注意假牙之問題,尤其是製作不當或破損補綴物(假牙鬆動、套子等),經過長期摩擦口腔黏膜受損,也會造成口腔癌,同時也要注意尖銳的蛀牙及殘根。
還需要避免食用太過刺激的食物,尤其國人愛吃熱騰騰的火鍋,太燙或太辛辣的食物入口,也容易損傷口腔黏膜。如果口腔黏膜有受傷、潰爛,經治療超過2周不癒,則須找醫師檢查有無問題;現在進入冬季,更要忌口保護口腔健康。
口腔癌的產生需要經過長期一段時間的刺激與醞釀,剛開始只是單純的細胞慢性發炎,但若是置之不理或是刺激原持續存在時,就可能轉變成癌前病變或是癌前狀態,之後進而引發口腔癌的產生。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黏膜的慢性潰瘍、疣狀增生、白斑症、紅斑症、糜爛性扁平苔蘚以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其中以白斑症最為常見,有3~5%會轉變成癌症,而惡性轉化率則是以紅斑症最高,有5~20%會轉變成癌症,如果能夠提早發現上述徵象並及早治療與追蹤,預後都是很不錯的。
嚼食檳榔者約有50%罹患口腔黏膜病變,因此,不可輕忽罹患的機會。早期的口腔癌很少覺得疼痛,依統計,早期的口腔癌有80%可治癒,如何能及早發現呢?
就要靠每個人對口腔的自我檢查,其方法與步驟如下:
1.查看臉部左右兩側是否對稱,有無腫脹或張口困難。
2.以手指稱開頰部,使露出兩頰黏膜,查看頰黏膜組織顏色是否有粗糙
感、失去彈性或硬塊(正常為平滑有光澤的粉紅色)。
3.將唇往外翻,使牙齦部分露出,查看上下唇及口腔黏膜組織是否變白或
潰瘍、突出物,並觸摸是否有粗糙感、失去彈性或硬塊(正常為平滑有
光澤的粉紅色)。
4.將舌頭伸出嘴外左右擺動,查看其靈活度;舌頭捲起查看舌腹側、左右
舌緣;用手指觸摸上顎及口腔底部的組織有無突起、硬塊或潰瘍。(正
常舌頭應是色澤均勻的粉紅色)。
5.查看臼齒後部及硬、軟顎(含俗稱之喉嚨鍾仔);有無突起、硬塊或潰瘍。
口腔癌最常出現的部位依序為左右頰、舌側緣、牙齦、臼齒後部、顎部、
上下唇,這些部位的檢查需特別注意。
當你面對鏡子檢查口腔,發現有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時,快去醫院做進一步
口腔檢查:
1.口腔黏膜顏色變白、變紅或紅白交雜。
2.口腔表面也變粗糙、有超過二周仍不癒的口腔潰瘍,口腔內有原因不
明而且持續的腫塊。
3.張口不易、舌頭活動困難。
4.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有刺痛感等症狀。
因口腔鱗狀細胞癌與長期慢性的各種刺激有明顯的關係,所以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戒除吸菸、嚼檳榔等不良的習性,並將口內可能有的不良的補綴物或破裂的牙齒修復恢復正常。口腔內如發現任何的顏色改變,腫塊形成,潰瘍傷口經兩周仍未好轉,皆應儘速尋求口腔外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的專業檢查。還有日常生活應避免熱度太高的或太辛辣食物。最好是每半年上牙科診所做口腔健康檢查,所以切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勝於治療」之原則,只要口內黏膜有異常盡速就醫,平時也做好口腔衛生管理定期接受檢查,如果可以搭配戒菸檳,就可以逢凶化吉,幸福久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