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遠離檳榔,口腔”穩”來顧

                                                       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篩個管師 張涵淳
口腔癌目前占國人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4位,『檳榔』早於2003年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證實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檳榔子中即含有的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會在嚼檳者的口腔中產生致癌物質,導致嚼檳者罹癌,在臨床上,每10個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個患者與嚼檳榔有關。
及時戒菸檳、定期篩檢,保命護面子!口腔癌發生於人體最受矚目的「景觀區」,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頜骨,即呼吸、咀嚼、吞嚥跟語言等重要功能的部位,所以坊間常常口耳相傳:「口腔癌開刀後臉都變形、講話會咿哦」。其實預防口腔癌並不難,而若不幸罹癌則應把握「治療黃金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含)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口腔癌篩檢,如果篩檢結果有癌前病變或癌症病灶,只要盡早接受治療,依目前的醫療技術,對於外表與語言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口腔癌的可能症狀
牙科王俊勝醫師提出「預防口腔癌5字訣:破、斑、硬、麻、腫」,提供民眾做為預防口腔癌的自我檢查參考。 
破–在同一部位持續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嘴破。
斑–口腔癌癌前病變,指口腔內出現不明的白斑、紅斑或突起物。
硬–口腔內或頭頸部有持續性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會疼痛,口腔內腫塊偶
有伴隨不明原因出血情形。
麻–感覺異常,如舌或唇麻木感,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
腫–因腫瘤而臉型腫脹,或頭頸部左右兩邊不對稱。
國民健署為了照顧民眾健康,大力推廣四癌篩檢,其中口腔癌篩檢對象為30歲以上一般民眾,只要現在仍在抽菸或嚼食檳榔,每2年皆可做一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臺北市立聯合仁愛院區耳鼻喉科、家庭醫學科、牙科特別成立快速窗口隨到隨檢,如果篩檢結果有癌前病變或癌症病灶,只要盡早接受治療,早期治療效果高達8成。所以切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口內黏膜有異常盡速就醫,平時也做好口腔衛生管理定期接受檢查,如果可以搭配戒菸檳,就可以逢凶化吉,健康久久!
口腔癌防治必須從政府及個人雙管齊下,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本院亦提供專業戒菸、戒檳服務,鼓勵有需求者可多加利用,讓我們一起努力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