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預防疾病的發生,除了注重自身的營養、加強免疫功能之外,還要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避免病原的入侵。
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稱為「治則」,是前人通過反復臨床的經驗歸納而成,是指導臨床處理疾病的準則。中醫治法的特點不僅重視消除致病的因素-邪氣,更重視人體的抗病能力-正氣,依據「辨証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找出病因屬寒?屬熱?屬虛?屬實?或氣滯?或血瘀?或痰阻?再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法,否則便會造成誤治。故曰:『相體虛實,察病輕重,采取方法,權衡用之,則無失也。』
中醫常用的治則有治本和治標、正治和反治、壯水制陽與益火消陰,以及運用五行生克規律等隔治法及所謂「汗、吐、下、溫、清、消、補」八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