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是讓預立醫療決定書生效的法律程序!!意願人(指想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人)與ACP諮商團隊、跟自己的親屬或其他相關人等進行的溝通過程。
主要討論如果因為重大意外或疾病時,使自己處於
[特定臨床條件]後,想要
接受或
拒絕的
維持生命治療與
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醫療選擇。
為自己發聲,預立醫療決定書生效4步驟!!!
諮商團隊成員會向您(意願人)及參與者(參與的親友)做下列的說明:
依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規定,我會有那些「知情、選擇與決定權」?
可以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所應符合的特定臨床條件有哪些?
預立醫療決定書的「內容及其生效的法律程序」是什麼?
預立醫療決定書的「更改或撤回方式」是什麼?
醫療委任代理人是做什麼的? 終止委任或解除委任的相關規定?
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不代表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喔~別忘了簽妥「預立醫療決定書」!!!!您可以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直接在現場完成您的預立醫療決定書,但如果您尚須考慮。
或者想跟親友好好討論一下,這也是可以的。
您可以帶回家慢慢寫,但別忘了必須見證或公證欄位的完成,以及之後要帶回醫院上傳。(見證人僅見證此預立醫療決定為您本人簽署,不負擔見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過程與您何種決定的責任喔!
見證人資格是18歲以上的家屬、親友或其他人均可作為見證人。)
確認您本人已簽名並完成身分證字號等欄位。
確認應記載的醫療照護選項欄位一定要勾選或填寫完成
確認是否完成見證或公証
確認您預立醫療決定書中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完成機構欄位」中已核章,諮商參與人與簽署人姓名相符。
確認您的選項若是填由您的醫療委任代理人決定,您也要填寫附件內的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
醫院會協助掃描上傳您的預立醫療決定書於衛福部資料庫,並註記至健保卡。
這樣便完成您的預立醫療決定書囉!
另外,您所上傳至
衛福部資料庫的預立醫療決定書掃描檔與正本的法律效力是相同喔
還不是很清楚?那請歡迎觀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示範影片」
您會更清楚諮商怎麼進行?會談些什麼東西,得先思考什麼?讓您一目了然!(感謝康健雜誌採訪拍攝)
看完以上訊息,想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了嗎? 請點我!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雖然依法需要相關步驟才能完成,相較於過去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僅有簽署意願書(或俗稱DNR)就生效的程序相較嚴謹。實務或臨床上曾發生家屬親友不理解病人本身的想法,
而堅持要求醫療團隊救到底不放棄的情況,讓原本安寧意願書的美意與病人自主意願無法實現。
因此,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程序,藉此機會來說出您的想法,向家屬釐清與說明您的心願。
也是能在諮商過程中,提早好好向家人瞭表心願,讓他們替未來做好準備,超前佈署!
給予「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四道人生之機會。
備註: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英文是Advance Care Planning ?
這跟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是一樣的嗎?
若您有在其他場合聽過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這個詞彙是源自於國外發展的概念,中文譯為預立醫療照護/照顧計畫,或是有人稱預立醫療自主計畫。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是一個過程,包括充分思考自己對生命盡頭的價值觀和信念; 我們可以先瞭解目前各種治療重病的方式,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選擇您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醫療照護方式。並把自己的希望和選擇告訴身邊最親近的人,讓他們知道您在不同情況下的選擇(王英偉,2013)。它便是病主法上路前,在醫療界長期在推動的照護模式,希望透過一系列的長期規劃,讓病人與醫療團隊、家人得以提早安排自己的醫療、照護計畫。
另外在民國102年(病主法通過前3年),花蓮慈濟醫院的王英偉主任醫師(前國民健康署署長),便發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手冊」來倡導此概念 。此概念在病主法上路後,仍然在臨床當中,有許多醫療團隊以此概念推動與實踐在自己所屬的場域當中。
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則是依據法律(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規定,在簽署「 預立醫療決定書」前,依法需要完成的諮商程序,通常來說它比較是一個類似家庭會議、一次性會談、諮商的過程(當然也會視臨床狀況,有出現多次諮商的可能);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則是相對來說,較為一個中、長期的醫療規劃與安排,病人、家屬與團隊會定期討論、安排病人的治療、照護方式。
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英文翻譯在衛福部公告的官方英文版病主法條文,目前也是用Advance Care Planning 一詞,所以在實務上我們也會特別說明「有兩種ACP,而這兩種都是重要的概念」。那我們也會建議,在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每一個簽署決定書的您,也要保持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精神,做好長期、定期思考自己的計畫,畢竟計畫與安排也會因臨時狀況或其他因素做滾動式調整,因此建議定期檢視原來的醫療照護計畫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並且適時告知親友或醫療團隊、讓大家一起做好安排,讓自己的心願得以落實。